突圍在于合作
如何應對這些挑戰(zhàn),關系到未來核能的發(fā)展。與會嘉賓們在核電發(fā)展把脈時,無一不提到合作。
國際能源署最新預測表明,2030 年全球核能裝機規(guī)模需要達到約6.54 億千瓦,考慮退役替代容量,相當于15 年內需要新投產300臺左右的百萬千瓦核電機組。全球發(fā)展需要核能,這正是核能界的責任,也是深化合作的契機。
談及合作,“中國是當今世界核能的中心”這個觀點成為與會嘉賓們的共識。“中國在全球發(fā)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,尤其是在民用核能方面。”“中國已經成為ITER 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員。”“感謝中國在國際核能舞臺上發(fā)揮的作用。”從這些聲音中可見中國在核能領域的地位日益重要。
據(jù)世界核協(xié)會預期,世界核電新增市場中超過40%將在中國。因此,與中國攜手合作,分享經驗和教訓,是多國的愿景。馬識路指出,中國運行商很快會成為全球最大的運行隊伍。他呼吁和中方進行運行方面的交流。普雷斯頓·史瓦福就明確表示,加拿大非常希望參與中國核燃料閉式循環(huán)發(fā)展進程,并且和中國一起開發(fā)利用釷資源。
對于多國釋放的合作信號,中國都進行了積極回應。目前中國已經與美、俄、法等核大國在項目、研發(fā)和產能等方面全方位展開了合作,與法國電力公司、阿海琺公司簽訂了核能全面合作協(xié)議,在后處理商用大廠方面的合作正在積極推進;與英國合作建設核能研究與創(chuàng)新中心;還與美國泰拉能源公司開展行波堆合作,與西屋公司開展核燃料領域的產能合作;與俄羅斯在快堆等領域開展合作,積極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項目……
相信通過此次太平洋核能大會,中國與世界各國間的合作交流會進一步加強,產生積極的效應。(完)